房屋对于中国人来讲有着特殊的意义,这和中国传统的居家观念密不可分。房屋不只只不过一个居所,更是一个“家”的印记。在买房过程中,不少人容易陷入不一样的中国式误区,那样你对此又足够了不了解?
误区1、知道政策=没用
房价的跌涨有肯定的规律,而市场一旦出现过热或过冷,国家就会颁布有关政策进行干涉,比如限购政策、限贷政策等信息,假如购房者不加以知道就盲目买房比较容易出现问题。
误区2、炒房=稳赚
近年来,不少人投身房产,借助炒房来进行赚钱,但具体到每一个人的状况不同,购房者不可盲目加入,一是国家颁布海量政策来打击炒房行为;其次,卖房屋并非想象中的那样容易。
误区3、专家=完全正确
不少购房者会在购房之前去看专家学者的各类报告、讲坛,但提醒购房者的是不可以偏听偏信。有不少所谓的“专家”并未必具备真才实学,购房者需要将他们的言论和我们的调查做结合,全方位的认知市场动态。
误区4、广告=现实
开发商在通过广告进行宣传的过程中,常常将优点突出,避而不谈缺点,而购房者需要全方位知道、理性剖析、实地调查之后才能知道房子和小区的真实状况,满足我们的真实需要的房屋才是真的好房屋。
误区5、一步到位=盲目追求大户型
房屋不比一般物品,一步到位能让购房者省去不少后顾之忧无论。无论刚需还是初次改变一步到位都能节省大笔的换房本钱。不过一步到位也意味着购房者要承担更大的经济重压。因此购房者需要综合考虑我们的实质能力,不可以盲足追求大户型,而是依据自己条件,选择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一步到位。
误区6、房地产证写孩子名字=省事
有的爸爸妈妈是为未成年孩子购置房子,为了省去以后过户的麻烦就将孩子的名字写上房地产证。却不知不只不省事,还可能带来麻烦。主要包含:(1)当孩子可以独立买房的时候,不可以享受首套打折。(2)需要将房屋供应,需要办理多重手续,以表示供应房子符合孩子利益。
误区7、提前还贷款=省钱
不少购房者在有肯定的资金基础之后,便想通过提前还贷的方法来节省部分利息。但提前还款未必合适每一个人,
1、假如等额本金还款期已过1/3,等额本息还款期已过1/2,事实上利息已经支付大半,再加上货币贬值因此,提前还贷所能节省的利息有限。
2、假如处于还款初期,提前还贷或许会产生违约金。
3、享受低利率贷款的购房者,利息本身就较低,现金流可以用作其他投资以获得更大回报。
误区8、赠与过户=省钱
相比交易过户,赠与过户会愈加省钱?并不是肯定这样,在赠与过程中,直系亲属赠与免个税;但非直系亲属,需缴纳个税(20%)+契税(3%)+公证费。交易过户需要缴纳:增值及附加税(5.6%)+契税(1~3%)+个税(差额20%或计税价1%),但满足满两年的条件,免征增值税,满足满五唯一条件,免征个税。